close

陸最大利益是保持發展勢頭

  • 2011-06-10
  • 旺報
  • 【記者慶正/台北報導】
  •  ▲前立法委員高惠宇(左圖)與《旺報》總主筆戎撫天(右圖)於旺報論壇系列演講「外交甘苦談」中對二位主講人提出問題。(記者陳思豪攝)  ▲前立法委員高惠宇(左圖)與《旺報》總主筆戎撫天(右圖)於旺報論壇系列演講「外交甘苦談」中對二位主講人提出問題。(記者陳思豪攝)

     

     ▲前立法委員高惠宇(左圖)與《旺報》總主筆戎撫天(右圖)於旺報論壇系列演講「外交甘苦談」中對二位主講人提出問題。(記者陳思豪攝)  ▲前立法委員高惠宇(左圖)與《旺報》總主筆戎撫天(右圖)於旺報論壇系列演講「外交甘苦談」中對二位主講人提出問題。(記者陳思豪攝)

     

     

         前立法委員高惠宇問:過去20年我外交採訪生涯中,最挫折也最重的外交新聞,就是1979年12月北京和華府建交,和台灣斷交,我方稱為「美匪關係正常化」。

         對照今日海峽兩岸之間民間熱烈交流,甚至今日兩位退休大使能共聚一堂暢談兩岸之間面臨問題,「匪」字早就不在了。台灣退休高階國軍將領這兩天赴大陸多言賈禍,說「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」,這句話在台灣當前藍綠對抗的政治氣氛底下,會有一陣子成為重要的話題。

         我覺得,兩岸無論如何在民間、或者退休的政府人員融洽來往、交心對談,不可否認,中國大陸外交部是對台灣最介意的機關。

         陸外交部對台不友善

         去年我前外交部長歐鴻鍊曾在座談中指出,兩岸和解、外交休兵是好消息,但我現場提問說,中國大陸外交部長李肇星、唐家璇、楊潔篪等3位部長,對台灣都無好話講,如果在座兩位是現任外交大使或無邦交代表,在國際場合也絕不會握手言歡。

         兩岸已和解、簽訂ECFA,但大陸外交部對台灣的不友善、及WHA改名紛爭,在在呈現此氛圍;我國現任外長楊進添兩年駐節印尼,也曾在一公開酒會上,被中共大使當場向主人反映,要求離席,一度成為台灣傳媒話題。

         明年中共十八大、第五代接班人上台,過往台灣匪情分析專家總說大陸新一代領導人上台,對台政策可能會有改變,因其更現代化,雖然目前中國已同意台灣成為WHA觀察員,但請問十八大之後,中共最高當局對台外交處境作法是否會更鬆動?

         其次,對大陸而言,美國對台軍售、西藏問題、南海主權問題都是中國外交核心利益,請問21世紀,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、還不斷往上爬升的大國如中國,當中國時時刻刻對他國說,許多作法傷害其核心利益,到底其真正外交、國際關係核心利益有哪些?

         陸保持開放有利全世界

         吳建民:核心利益這詞,對中國而言別有意義。我作為一位學者、退休外交官看這問題,我認為21世紀中國最大的利益,是保持發展勢頭。

         這一發展勢頭不容易,是中國一百多年積累而來。我想再有30年到50年,中國可完全起來,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         目前出現的勢頭,是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最好的機會,保持此勢頭,中國會起來,中華民族及中華文明可出現復興。

         《孫子兵法》很講勢,有「勢」篇,勢很重要,中國人很關心,出現這勢很了不起,經濟發展你們先開了頭,我們後來慢慢學了你們,改革開放走上這一道路,在亞洲地區發展起來,勢者,必須保持對外發展勢頭。

         中國這30多年發展這麼快,鄧小平提出「改革開放」兩個辭擺在一塊絕非偶然。

         江澤民曾提出問題,為何鄧小平提出開放,而毛不提,我的看法是兩人經歷不同。

         鄧小平1920年到法國,1926年離開,待了5年多,毛一輩子只去蘇聯兩次,一次是1949年去莫斯科,待了3個月,史達林一開始不見他,覺得毛獨立性太強,毛發牢騷,一天只做三件事,吃飯、睡覺、拉屎。

         我覺得一個人事業,與他對問題看法能力和經歷有關。1974年政治局開會,鄧小平和江青激烈爭論,導因於風慶輪事件。

         當時鄧小平復出後,他懂得世界,提出要開展對外合作,四人幫堅決反對,把所謂自力更生推到極致。

         當時造出一萬噸貨船風慶輪,巡迴世界一周返國,四人幫吹牛皮說萬噸巨輪揚眉吐氣、周遊世界,鄧小平一句話頂回去,鄧說1920年我去法國,搭五萬噸郵輪,經54年之後造一萬噸貨輪算甚麼?稱一萬噸小船差不多。

         鄧小平了解世界,在人成長的年代處身歐洲,知道工業革命的成功,他認為中國落後了,要發展上去,必須得開放。

         還有一對外合作重要因素,是與中國過去幾千年封建王朝政權相對穩定有關,但進步不快。

         鴉片戰爭後,西方到中國考察,發現中國農耕技術500年無變化,這是中華文明的特點,必須吸收外來優秀成果才能進步。

         台灣等四小龍起來,及中國30多年發展起來,就是吸收良好的東西。所以中國當前最大核心利益,就是保持發展的勢頭,意味著保持開放和保持對外合作的勢頭。

         對外合作,毛和鄧的思路不同,毛要自力更生,救中國看中國;鄧小平思路豁然開朗,是放眼在世界市場,學習開放,慢慢發展起來。如今中國是面臨內外挑戰,這是事實,我認為如果中國保持開放勢頭,對中國和世界都好。

         胡、溫都是難得的人才

         陸以正:我想起現在中國大陸胡錦濤和溫家寶,都是難得人才,我有一好友謬論,中國全盛時期,第一漢朝文景之治,第二唐朝貞觀之治,以及現在中國胡溫之治,我認為謬論,但目前謬誤少一點,「打七折八扣」吧。

         我以為,等到明年習近平上台,是否維持這幾年高成長,我希望如此,但內心懷疑,因為天下無法如此長治,即使文景之治10、20年就衰退了,我是為大陸想,中國養不起13億人、更何況是17億人,這是我的一片好心,因為大陸耕地如此稀少,水的問題如此嚴重,我希望大陸負責人的改變,能維持穩定發展。

         中華文化維繫兩岸情感

         戎撫天(旺報總主筆)問:兩岸面對過去衝突,開創未來合作兩岸。剛剛的交鋒對話,不知未來是否可找到更大合作基礎?

         吳建民:我認為兩岸過去和剛剛是有交鋒和意見,但雙方今天能坐在一起就了不起,什麼力量將兩岸推到一塊?我看是世界大勢,是世界走向和平發展,以及2008年兩岸關係改善,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。

         胡錦濤提出「先易後難」、「先經後政」,這思路是求同而非立異,夫妻兩人天天吵架,意見不一樣總難維持,但要求同,我們在中國文化中交流,按此思路,有一天統一總可實現。

         陸以正:今天最大感受,就是我們是一家人,我在大陸最親近兄姊已不在人世,但遠親見面內心有說不出的溫暖,今天包括主張台獨的台灣人,他的根都在大陸,中國人有共同感情文化傳承,這也是做為中國人的驕傲,把兩岸綁在一起最堅固的繩子。

         我對兩岸懷抱完全樂觀態度,我自己未來可能看不見,但我非常相信,中華文化是維繫兩岸最大力量,大陸未來也會慢慢接受,使得自己今天更被其他國家接受的一種動力,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有此想法。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創作者 OOOO45632 的頭像
      OOOO45632

      走跳菜市場

      OOOO45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